健康科普 - 输血科

您的位置: 输血科 健康科普详细

输“年轻血浆”逆转衰老,你信吗?

发布时间:2023-10-25 15:26本文来源: 输血科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古今中外多少帝王的千古一梦。从医学角度来讲,很多疾患由衰老而来,大都是普遍性的医学难题,能解决其中任何之一,都将是震撼性的重大突破。如果有一种“万应良药”,号称可以治疗众多“衰老性疾病”,让年迈的人恢复年轻与健康,这是何等神奇!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不老泉”(Fountain of Youth)。

这让世人梦寐以求的“不老泉”究竟是什么呢?

有个叫“Ambrosia”的公司给出了答案,而且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输血。更准确地说,是输年轻人的血浆




1、“年轻血液”之谜

输年轻人的血就能让人变年轻,这听起来有上古传说的味道,仿佛血液是一种神秘的中介,可以将供血者的生命与活力传递给受血者(倒有点像吸血鬼的传说)。这种“因果鲜明”得一目了然的理论让大众喜闻乐见,很有“感染力”。

把年轻者的血液输给年老者,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年老者与年轻者共享血液。怎么做呢?人们从150年前就开始了尝试:把不同年龄动物的循环系统相联结,让它们共享血液,这个叫做“联体共生”(Parabiosis)。

“联体共生”的思路是,通过相联通的循环系统,年老动物获得来自年轻动物血液中的物质,比如某些激素或细胞因子,从而得到“新生”。人们用多种动物做过尝试,比如水母、蛙类和昆虫,但获得成功的还是我们的哺乳动物亲戚——啮齿类动物,也就是老鼠。


2、“联体共生”之潮起潮落

1864年,法国生理学家Paul Bert将两只大鼠侧腹部皮肤切除一部分,然后缝合在一起。在组织愈合的过程中,两只大鼠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交互增生,逐渐长成一体。Bert对其中一只大鼠注射液体,发现液体进入了另一只大鼠体内,说明它们的循环系统是相联通的。Bert也因此获得了法兰西科学院奖。

上世纪50年代有个著名的“联体共生”研究。人们把两只大鼠联体,给其中一只每天吃糖。显然,由于循环相通,它们的血糖水平是一致的,然而,只有每天吃糖的那只大鼠得了龋齿。

1956年,康奈尔大学的生化学家和老年病学家Clive McCay将69对不同月龄的大鼠“联结”起来,观察到年老大鼠的骨骼重量和密度都有所增加,向年轻大鼠接近。1972年加州大学的一项类似研究显示,年老大鼠的寿命比对照组延长了5个月。


尽管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结果,但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比如McCay 的大鼠死亡了11对,原因可能跟组织排异有关,被称为“联体共生病”。

1970年代对于联体共生的研究热度达到高峰,然后又迅速消退了。可能是当时的技术手段不足以对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分析,另外,实验动物伦理上也存在障碍——将两只老鼠强行联结在一起,对它们的“鼠生”影响巨大,如果不能调适,那结局可能就是两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悲惨命运。


3、“年轻血液”风云再起

在数十年的沉寂后,“联体共生”与衰老的相关研究2005年有了一个重大突破。在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 Irving Weissman的实验室 ,一对博士后研究员夫妇Irina Conboy和Michael Conboy将2-3月大的小鼠与16-19个月大的小鼠联体,大概相当于人类的10岁和50岁吧。5周后,他们发现年轻小鼠的血液增强了年老小鼠肌肉与肝细胞再生修复的能力,而且也让衰老的干细胞获得了重新分裂的能力。

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动物的关爱也在进步。现在的研究者会使用遗传背景一致的小鼠以减少免疫排异;选取性别、体格一致的小鼠配对,并在联体前先让它们共同生活至少2周。看起来联体小鼠饮食行为均正常,也能再分开生存。

2014年,Conboy夫妇仿佛发现了“年轻血液”中的秘密:催产素。这一激素在分娩中可刺激子宫收缩,却神奇地与抗衰老有关。在注射催产素数周后,年老小鼠的肌肉修复能力就得以增强。在这个时期,其他一些联体共生研究发现,年轻血液能促进年老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增加脑和嗅觉系统神经元的形成;逆转心脏壁的增厚。

同是2014年,同在斯坦福大学的Wyss-Coray的文章在《自然》上发表,他的研究显示,“年轻血液”可以促进年老小鼠神经元的生长;反过来,年老血液则可以减缓年轻小鼠神经元的生长。重要的是,Wyss-Coray的研究还显示,无需将小鼠联体,交叉输注血浆同样可以获得上述结果。

此时,该Ambrosia公司登场了。


4、Ambrosia说有钱能得永生

Ambrosia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神的食物(the food of the Gods),也是奥林匹斯山诸神得以永生的源泉。

Ambrosia公司成立于2014年,业务只有一项,就是一个叫做“年轻血液计划”(Young Blood Project)的临床试验。这个项目要招募600名35岁以上的志愿者,在2天里输注1.5L血浆,血浆来自16-25岁的年轻人。

一般药物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要给志愿者一定的补贴;而要参与“年轻血液计划”成为“志愿者”,还要交纳8000美元,显然,这个计划不是面向普通人的。比如Ambrosia公司的客户——对不起,是“志愿者”——Peter Thiel,就是著名硅谷投资人、PayPal(你可以理解成美国的支付宝)的联合创始人。

没错,有钱人才是Ambrosia公司的目标客户——哦, “志愿者”。2018年2月,Ambrosia公司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棕榈区(号称美国“真正富人区”)办了个“健康论坛”,门票195美元。该公司宣称,通过输注年轻人的血浆,不仅可以让人健康长寿,而且可以治愈与衰老相关的诸多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失忆、痴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心脏病,甚至还包括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果真如此,这能拿多少诺贝尔奖啊!


5、FDA发出警告

Ambrosia公司的广告引起了很大争议。众多生物医学专家,包括从事联体共生与衰老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对此提出批评。比如前面提到的Michael Conboy,他认为Ambrosia公司所宣称的年轻血浆输注的作用并无确切证据支持。此外,Ambrosia公司对志愿者的招募更像是一种商业营销行为。

在单一遗传背景、环境和行为受到严格控制的实验动物中观察到的某些现象,未必能够重复验证,更不能简单地应用于人类。以药物研究为例,在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还要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逐级对人体药物代谢、安全性、疗效、适用范围等进行验证,还要对所能获得的收益(治疗效果)与可能的风险(如不良反应)加以权衡评估。

2019年2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局长Scott Gottlieb博士和FDA生物评价与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博士联合发布声明,警示消费者注意,一些商业机构所宣称的输注年轻人血浆的治疗作用缺乏证据且有安全风险


6、输血有风险,应用须谨慎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将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去掉,剩下的就是血浆。血浆输注是医院临床的一种常见治疗措施,主要是为了治疗凝血障碍和大量失血的救治

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浆都来自血站。符合健康标准的献血者所捐献的全血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红细胞与血浆,有时还有血小板。血站所供应的所有血液成分都必须对输血传播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人类淋巴细胞病毒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符合质量要求(如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在保障其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风险。但,血站不会将血液成分按照献血者的年龄加以区分,更不提倡给缺乏适应症的患者输血。



因为输血有风险,应用须谨慎

就血浆输注而言,首先有发生过敏反应和循环超负荷的风险;其次,还有发生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风险;另外,也不能排除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

输血是有风险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输血应遵循不可替代原则,即:除非必要,不要输血

目前Ambrosia公司的网站已停止志愿者登记,仅挂一条公告:遵照FDA的警告,本公司已停止对病人的治疗。

长生不老的梦可以先醒一醒了。


(本文转载自:上海市血液中心公众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输“年轻血浆”逆转衰老,你信吗?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