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沟通互动

行动 探索

本文来源:

   我大四时,在香港读博的老师陪导师到成都调研,课题内容大概是用东方的观点诠释“护理”的涵义。课题的结论我不清楚,但是清晰的记得大家对此是大势嘲笑了一番,认为这不过是护理学上又一毫无意义的“创举”。但在工作多年后,我心中“护理”的涵义却逐渐模糊,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疑惑,是荣耀还是屈辱?是伟大还是卑微?是继续还是结束?同许多忙碌在临床护理岗位的同事一样,心中的天平摇摆不定,不由自主的思考“护理”究竟是什么?

   回顾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内容,无非是打针、输液、发药、记录......整天忙着挂液体,静脉穿刺成功的兴奋,早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淡去。工作虽忙,却委屈的发现自己的忙碌并不被理解,病人的尊重与感激从来与护士无关。难道护理工作本身就渺小得让人不屑一顾?难道只有我们自己认为与病人的关系是帮助性关系?难道所谓的护理人道主义,就是向病人隔三岔五的交代费用问题?难道护理照顾这一内涵只是打针输液这么简单?我们用护理的科学性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却看不见所谓的护理艺术。大家思索的同时,心中的疑团却在扩大。看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一批模式病房的建立,思绪更加纷乱。担忧,不可避免的担忧。难道我们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却只是委身于弯下腰,低下头,为病人洗脸、漱口、换衣、擦澡?我们常规工作本就忙碌得像转动的陀螺,如果再承担更多的生活护理工作,是不是意味着增加转速而缩短使用寿命?如果我们做了,是不是就一定能使病人满意?类似的问题很多,而且无解。思而无解那就行动吧。神内二原本就是一个勇于尝试的团体,曾经的“5S示范病房”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医院、科室组织的两次启动会议后,带着各自的疑问,大家加入了第二批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建设。

   “不就是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吗?我们病房的基础护理工作从来就很扎实,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们以前常做的事更有条理的展现出来,让病人和家属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作为组长的王老师身先士卒,第一个承担下早班的职责。但是谁不知道她丈夫常年在外出差,只有她能接送儿子上学,提前上班那儿子怎么办?大家都替她着急的问题她却绝口不提。

   “你不用不好意思,我在家也喂我的儿子,这么做是常事。”刚生完小孩的薛老师,对着无法自己进食又不好意思接受她喂饭的病人这样说道。那一勺勺送入病人口中的食物给病人带去的是关怀,是暖流,大家都在体味。

   再看看病房里那道稍显臃肿的忙碌背影,怀孕不满十二周的李老师正带着同学一起给病人翻身。大家都知道她必须克服剧烈的早孕反应来上班,所有人都为她担心,但她却坚定的说:“作为试点病房,我们人手不够不行啊,我是科室的一员,就应该为科室奉献。而且我也急于知道,护理专业的独立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怎么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践行,我明白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际上是以基础护理为切入点,达到促进专科护理发展的目的。专业化是一种职业与另一种职业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一种行业被社会认可的最重要条件。当一种职业被社会认可之后,它的从业人员才可能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同度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夯实基础护理”,不是简单的生活护理,而是护理专业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网站纠错